(一)這晚我與自己同在
「白天屬於眾人,黑夜屬於自己。夜深人靜之時,我是自己的。」
李天命〈給逝者〉
一連幾天的大學迎新營過後,寄宿生活正式開始。我的同房室友因為沒有帶備足夠的
衣履,要離校回家,明天一早再回來。換句話說,這晚房間只得我一人留宿渡夜。從來我都是一個沉悶的人,身邊雖有一群知己好友,但早已習慣了一個人活動。自己食飯、逛街、看電影以至去旅行,我都不會感到半點難堪,有時還會很享受。所以我完全沒有想像過,自己一個人留宿會有任何難受的感覺。
上完黃昏的最後一節課,吃過晚飯後便返回房間,房間靜得出奇。我隨手著亮了燈,知道室友已離去,便輕關上房門。書桌上的電腦尚未接駁互聯網,使我更感覺到自己好像與外界斷絕聯繫。幸好我一向書不離身,為怕在宿舍無所事事,便多帶了幾本書來陪伴自己,算是早有預備!漫漫長夜,以為可以靜心細讀,怎知拿起書本,卻過目而不入,越讀越不是味兒。心想平時即使是坐車的十數分鐘,也要把書掏出來翻看個夠。這晚沒人沒事干擾,為何竟毫無看書的心情?漸漸我明白,看書不成的原因是:我的心原來一直未能好好的安靜下來。書既然「百看不入」,看了也是白看,不如不看好了。
不看書,我便再沒事幹,默然呆坐椅子上,真正甚麼也不做。平日慣於生活在煩擾忙亂中,當夜闌人靜時,要面對那個遺忘已久的自己,突然竟感覺到有些陌生、不安甚至是恐懼。情況就好像面對鏡子,看見自己赤裸的身體,很有些「不自在」的感覺。其實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應該不會陌生,只因為長期被衣服包裹著,從未好好正視過,才會覺得陌生。同理,真正的自已其實也一直存在,只是平時總不自覺地忽視、冷落或者逃避「他」,從沒有好好體恤了解過「他」。
曾以為習慣一個人活動,就是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。這刻才發覺,原來並非如此簡單。平日雖可獨個吃飯逛街,但畢竟是有所寄託。這晚真正無所用心,才強烈地感受到生命的虛無苦悶。想到宇宙之大,自己卻無處安頓,或許這體會相近於「念天地之悠悠」的那種孤寂無助。
不能安然與自己相處,背後的原因其實是未能接受真正的自己。想起李天命先生說過:「甚麼都不做,只享受存在本身。」這是一個我可以大概想像到,卻自知遠未能到達的境界。可想而不可碰的東西,永遠叫人羨慕。看來,我仍要學習好好與真正的自己相處,好好的去接受「他」。初次與真正的自己共處一室,我想靦腆不安總難免,希望日後會跟「他」漸生情愫吧!
我會記得有這樣的一個晚上:我與自己同在過。
二零雲四年九月一日 禮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