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家燈火

萬家燈火

自唐朝文人雅士相約於中秋夜賞月,漸漸成為傳統節日,恐怕沒法想像千年後今日的各種慶祝方法:是文具店掛滿日本卡通的塑膠燈籠、或是前後多請數天假,藉此外遊數天的市民。縱使不聞不問,對於地鐵廣告版,電視、報章的密集月餅廣告宣傳,多少不禁一想:哦,原來中秋節到了。是的,這就是今天的中秋。

不會自命清高的高呼Hello Kitty塑膠燈籠和中國傳統節日有嚴重抵觸,畢竟中秋節在清朝期間又名「團圓節」,也許求同存異更好,來得更和諧。到訪繁華的旺角,竟有一所四十多年歷史的香燭店,附近的繁華和新穎,似乎與店內簡樸的格調有點相映成趣。哦!求同存異。店內每逢中秋節將至,總放滿家庭式手作的傳統紙燈籠,「楊桃」、「小白兔」等等的款式比比皆是;是的,手製的作品總帶著樸實的感覺,沒有機械生產的千遍一律、完美無瑕,但前者好像來得和諧多了。

店舖內的何先生告訴我,在場的每一個楊桃燈籠也是師傅用心親手做的,縱使半天的時間才能夠得已完成,師傅仍堅持用手造成每一個的燈籠。所以,每年離中秋節三個月前開始,師傅便開始埋頭苦幹。傳統的楊桃燈籠用皺紙製成,放在手上帶點粗線條的感覺,彷似是一種堅持的悸動在指尖間傳過來。負責人也承認,市場的競爭不少;但觀乎當日光顧的市民:一家老小光臨的特意選購,小情侶剛巧路過的駐足,細意觀看;每位顧客,最後總是帶著笑意的面容離開。

正值中秋前數天,因此筆者不便多作打擾,逗留了不久便告辭了。穿過繁華的街道,猶記得最後問及比較現今燈籠時,兩者的分別除了外觀上,還有別嗎?負責人想了想,說著:他們的燈籠特色是「傳統」。據說浙江的中秋夜放著一種名為「一點紅」的羊皮小水燈,江面上佈滿了數十萬盞燈,有如穹蒼繁星,十分引人注目。原來,傳統也是賣點,也是美。

(筆者按:據說水燈是為討江神喜歡,也並非純粹為了觀賞。另外,月餅在中國的一些縣市中,被稱為「團圓餅」。「燈燭華燦,竟夕乃止」,祝願各位佳節共眾天倫。)





This article comes from 文化茶餐廳   http://www.starky-hk.com/member
The URL for this story is:   http://www.starky-hk.com/member/modules/tinyd5/index.php?id=3